叶问没有选择进攻。</p>
他力发在脚下,上身放松。</p>
轻轻后退两步,便脱离了张天志的鞭手距离。</p>
而后,右手成爪状,自然上扣住张天志的手腕,力出于膊,膊与肘合,就待发劲。</p>
“捆手!!”</p>
这是咏春拳中的捆手技巧,以“肘底力”发劲。</p>
旨在捆拉对方小臂,破坏对手身体重心,使其前倾,从而进行冲拳攻击。</p>
所以,“捆手”多与“日字冲拳”结合起来使用。</p>
张天志也是学咏春的,知道这一招的作用。</p>
“捆手”并非死死地抓住对方的臂腕不放手,那就变成两人斗力捆拉了,而是富有弹性和变化的捆拉手法。</p>
他更知道一个习武之人的重心有多重要。</p>
不过,要想凭这手控制住自己,未免把我想得太简单了!</p>
张天志肩膀一抽动,胳膊似波浪般抖动。</p>
就像肩膀处安装了个弹簧一样,被叶问扣住的手立马“嗖”地缩回。</p>
同时,另一只手并成刀掌。</p>
一个进马,刀掌呼啸着劈向叶问的身前。</p>
“咏春刀劲!!”</p>
这是张天志化刀为掌,以刀掌施展八斩刀的技巧。</p>
加上他长期练习“对马冲拳”的原因,张天志手臂的尺骨,无论是硬度还是韧性,都很惊人。</p>
咏春拳,本就擅长短距离爆发,比如说“寸劲”。</p>
而张天志的这一刀,于尺寸间发力,凌厉威猛,动若惊雷。</p>
若是一般武者,就算脑子能察觉过来,身体怕也来不及反应。</p>
但叶问是一般人吗?</p>
只见他空出来的那只手呈半弧形切削而出,宛如后发先至,横亘于身前三寸之地,拦截住了张天志的刀掌。</p>
“嘭!!”</p>
小臂相撞击的声音。</p>
古拙、沉闷。</p>
双方视线相交。</p>
就这么短短的两招,两人都知道对方是个劲敌。</p>
他们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棋逢对手的兴奋。</p>
哪怕看起来是个好好先生的叶问,说到底也还是个武者!</p>
说起来很长,实际上连三秒都不到。</p>
而台下眼力不够的观众,则看不出这两招的精妙。</p>
能看出精妙的人,则是目不转睛。</p>
张天志和叶问先是微微分开,而后快速冲向对方。</p>
两人一交上手就很激烈。</p>
直接舍弃了那些试探的环节。</p>
两人皆以二字钳羊马的正身前进马姿势站立。</p>
张天志以“日字冲拳”手型迅速进马,向前踏步,左拳直冲叶问面门。</p>
而叶问以右侧“问手”姿势迎敌。</p>
迅速向后退一步,同时腰背发力,向前迅速一拍,拍出右掌,“啪”地一下,拍在张天志左臂尺骨部位,化解了他的拳劲。</p>
张天志再次向前迅速进马,身若奔马,逼近叶问,同时出右拳攻其面门,左拳回拉至右肘上方;</p>
叶问感应到攻势,立即向后退马一步,同时左掌拍在张天志右臂尺骨部位,化解其冲拳之力。</p>
“嗒嗒嗒”</p>
“砰砰砰”</p>
如此,两人一进一退,一攻一守,拳掌相交不下二十手。</p>
每一拳都如雨点般落向对手头部,可都被对方牢牢接下。</p>
很快,两人又换了种拳风。</p>
“连消带打!!”</p>
这对习武者的临敌反应速度与技法的要求更高。</p>
张天志左脚在前,以“问手”姿势对敌。</p>
叶问上步近身,作势以右拳攻张天志的头面,发劲迅猛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