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绪缓缓地从台阶上走了下来,伸手摸了摸布匹,不可思议地说:“一台机器,每天就能织出一百多匹这样布来?载洸,你不会是在骗朕吧?”</p>
载洸:“千真万确,皇上要是不信,可以移驾到天津的织造局,一探便知。”</p>
光绪:“既然这机器这么好用,怎么不在北京城也弄一些?”</p>
载洸:“臣前几年就想这么干了,但是群臣说,这机器乃是不祥之物,会坏了风水,毁了龙脉,这其中的阻力太大,臣也不敢将工厂设在北京城。江南重商,且民风较开化,所以工厂大多在江南地区。”</p>
光绪咽了下口水,到这才露出些许敬畏的表情来。“若果真如此,这真就算是天物了……</p>
看来,是朕孤陋寡闻了,找机会,朕一定到工厂去看看,亲眼目睹这些洋机器是怎么织布的……”</p>
奕劻:“皇上……臣听闻那机器可是会吃人的啊。”</p>
翁同龢:“臣也听说了,好些因为在工厂劳作而残疾,连丧失性命的都有。”</p>
载洸:“在劳动过程中受伤那是常有的事情吧?绣针织女的都会被针扎到,农夫也有被锄头伤到的时候,渔民出海捕鱼也会遭遇到狂风暴雨,不过是有些有心之人刻意拿个别的事件做文章,把机器妖魔化罢了。</p>
皇上,钢铁、枪炮、船只,都可以用机器生产,效率高,质量好,要想强兵富国,绝对离不开这些机器。”</p>
光绪:“这样的机器,只有外国人有吗?”</p>
载洸:“现在是花高价从外国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机械师,然后在本国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,进行仿制、改良、乃至创新,很快我们也能造!”</p>
光绪:“这些来,你都在暗地里干这个?”</p>
载洸没有作声,只是轻微地点了下头。</p>
翁同龢:“皇上……”</p>
光绪伸出手,“别说了,这件事暂且不论吧,容朕日后再好好调查其中的真假利弊……</p>
现在还是说回欠款的事情,既然商办衙门暂时还不能补上这个亏空,那就只能从其他地方找钱了。载洸,你点子说,你看看要怎么解决。”</p>
载洸:“依臣看来,现在要想筹集到足够多的钱财来偿还赔款,就只能借钱了。国内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善,没有大型银行,只能向个体商人或者钱庄借钱,但这只是杯水车薪。</p>
现在只能向洋人的银行借外债了,但是向他们借外债需要抵押,以往都是用海关关税,但是借这么多钱,单靠海关关税或许还足以让洋人借钱。</p>
世间无难事,只要总理衙门从中斡旋,利用各家公司的竞争,从中争取到足额、优惠的借款合同,是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的。”</p>
光绪:“翁师傅,现在总理衙门是你在当值,这事你能办妥吗?”</p>
翁同龢:“包在老臣身上,不过就是一群唯利是图的洋人罢了,对付他们,绰绰有余。”</p>
光绪:“好,那就先试着谈谈看吧,有了成果再跟朕奏报。”</p>
载洸:“皇上,臣有一件重要的东西,要单独呈于皇上。”</p>
光绪脸上充满了好奇,“你们先退下吧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