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最后出现了一点插曲,但此次大节之筵终究是在欢快中落下帷幕。</p>
酒足饭饱的众臣属接连离去,而冀州别驾沮授却找上王耀,言语有要事相谈。</p>
此际夜深,不过酒水饮了不少,王耀一时也没有睡意,当即便领着沮授来到庄园较为隐秘的一处庭院中。两人对坐在空无一人的院中凉亭,一边享受着晚风,一边商讨着正事。</p>
“则注兄,这夜里不去歇息,是有什么大事想要与我商讨?”</p>
倚靠着竹椅,王耀浑身热气滚滚。</p>
古代水酒度数很低,但架不住量多,几十盏下肚酒量再好也得上头。酒精化作热流游转于浑身各处,让人即便坐在冬日的室外,也感受不到多少寒意。</p>
“主家,不知您是否……”</p>
“是否已有看上的大家闺秀?”</p>
沮授稍作犹豫,旋即还是下定决心开口道:“倘若还没有,或许就该抓紧了,卑职也可以为您去寻觅适配的千金。”</p>
王耀闻言一怔,没想到沮授这般郑重的寻他过来,谈的竟是这些。</p>
许是看出了主家的诧异,沮授不由面露苦笑,解释道:“倘若侯爷只是一个没有抱负的县令县尉,那便是晚些娶妻生子也无伤大雅,可您如今坐拥三州之地,乃是天下诸多势力中的最强者,如此背后就必须要有继承者。如果</p>
没有血脉子嗣,那您麾下的臣属们也不会心安。”</p>
此话并没说的太直白,但王耀已经理解了其中涵义。</p>
确实,随着自己做大做强,娶妻生子也必须拉上进程了。甚至就眼下来说,早点培养一个继承者比什么都重要。</p>
别看他王耀还没到三十,可是这里是汉末而不是后世。根据史书以及文献可以看出,在汉末三国时期,人均寿命仅在二十岁左右。即便养尊处优者往往都比底层贫苦活得久,但大环境恶劣无论上位下位尊贵卑微,横死的概率都很高。</p>
臣属自然要劝他早立继承人,说句难听的,要是哪天自己遇到意外横死暴毙,有继承人和没有继承人,那完全是天差地别。倘若他有儿子,势力就仍在,文武旧臣们不会散去,而是紧密围绕在他王耀的后人身旁,也便是他们的新主。</p>
而如果没有继承者,只怕他王耀何时死,王氏集团就会在何时坍塌瓦解,一个个掌权的臣子纷纷独立一方,甚至还有可能自相残杀,让外人捡了便宜。</p>
如此想来,沮授确实提了个被自己忽略,却又非常关键的要事。</p>
常言国无储君天下不宁,换个角度来看,一个没有后继者的势力是没有抗风险能力的。他王耀一死,看似强盛的集团就会迅速分裂,如此一个极其危</p>
险、很有可能传不到第二代的势力,又有哪个臣属愿意为其效死呢?</p>
拼死拼活挣功勋,别到头来势力直接因为没有承继者垮台了,那文官武将们不是白忙碌大半辈子了?</p>
眼下自己还年轻,故此这个问题还没有很明显,可随着年纪上去,这也是迟早都要解决的。既然如此,又何必非要等到迫在眉睫再去处理?</p>
“则注提醒的是,不知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?”</p>
尽管一想到娶妻,王耀的脑海中当即便浮现出许多后世人尽可知的美女之名,但皮相外貌终究不是关键,娶妻要娶贤,作为一方诸侯则更是如此。</p>
貂蝉,大小乔,甄宓,孙尚香,步练师,无一不是国色天香,然而漂亮与否这并不重要,正妻不是妾,往后如果自己开辟新朝,那可是要册封为皇后的。</p>
贤良才是第一要素,最好其亲族也不要有太大的势力,从根本杜绝外戚作乱。</p>